个人总结网 > 地图 > 个人总结 >

丝绸故事读后感

丝绸故事读后感900字精选

时间: 2022-12-14

丝绸故事读后感。

个人总结网推荐更多专题:“丝绸故事读后感”。

丝绸故事读后感 篇1

《丝绸》用极简的语言描绘了一部惆怅的爱情故事,因为语言的精简,我看不出故事中人物的精确性格,这或许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抛开那些是非评断的依据,让故事不受细枝末节的约束,从而更加纯粹的讨论一个命题:情欲。

情欲的味道萦绕在全书的后半部分,读到一半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悲伤,淡淡的情欲味道,陌生女人的性爱,似乎别的都不重要了。肉体中的情欲就像冷冻的色素饮料,越吸越淡。当男主人公心里隐约挂念一个相隔千里的异国女人时,作者并没有给主角的妻子更多的特写,所有内心的不安都被“几月零几天”这样的字眼代替。

所以有时候,真觉得人类是个可怜的动物,感情的千变万化,肉体的生长,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轨迹,在有限的生命刻度里,再丰富的感情经验也抵不过世事无常的当头一棒。

《丝绸》的爱情故事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挑逗的眼神,几经周折的长途跋涉,神秘的女子,就连战争都被轻描淡写的看不出一丝残酷,虚实交错,总以为那个世界只存在梦里,等真到了那里,又有些怅惘,此时场景的真实性被作者弱化,若隐若现的感觉才是故事发展的主线,爱情和情欲都是让人常常摸不着头脑的迷宫,即使迷失,也要在内心营造的宫殿里尽情享受。

小说在结尾部分给读者解了一个包袱,虽然令人心碎,却也值得欣喜。我个人向来讨厌在感情中遗留问题,一方压抑,另一方毫不知情,等到不知情的一方失去真爱时,又要后悔终生。我们要明白的是爱情不是惩罚,伟大的爱情是不给自己留遗憾,也不给对方留遗憾。

事实上,当男主角挂念那个异国女人的时候,他的身体依然忠诚于他的妻子,情欲只是暂时俘虏了他的理性,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把一切都给了他的妻子,他渴望那种轻松又无法解释的平静生活,用学来的新技巧和妻子做爱,借助和一个陌生女子的偶遇重燃爱的激情,精神出轨是暂时的,情欲是点,爱情是线,殊途同归,荣库尔爱上的只有一具灵魂。

丝绸故事读后感 篇2

他在梅茨附近越过边境,横穿符腾堡和巴维也拉,进入奥地利,乘火车经过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然后直达基辅最后一条荷兰走私船将他带到日本西海岸的寺屋岬。在《丝绸》里,主人公埃维尔一生里数次往返于这条路线,起初他是为一个名叫巴尔达比乌的造丝商人买卖蚕种。巴尔达比乌绝顶精明,心似海深,喜欢往烈性酒里兑入两指深的水。

埃维尔从军队退役经商,本意是为了安定地过一生,可欧洲养蚕业的病害肆虐,使他不得不像远征的军人,在远渡地中海去叙利亚和埃及购买蚕种后,要去征服更遥远的日本,远得好像世界的尽头,充满梦幻,可那儿有世上最美的丝绸。对于埃维尔来说,谜一样的东方村落里舞动的不仅仅是上等的丝绸,还有他缤纷的情欲。妙龄少女、橘红色的衣服、巨大的鸟舍、日文的纸条,堆砌成一个温柔的陷阱。虚幻的世界像块磁石吸引着他,他终于举债赴日收购蚕种。那一刻,他需要的不再是蚕种,而追求梦想世界的满足,可惜最终收获的是世界尽头的一无所有,小村落的灰飞湮灭。

如果巴里科把故事讲到这里就终结了,那么他就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一个世故的故事无法唤起读者的兴趣。此类故事无非就是主人公因抵抗不了诱惑,倾家荡产,生意场上骗子多多,引以为戒。但是,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哪里允许他这么写,笔锋一转,神秘的日文字条引领我们走向埃维尔的另外一重世界,那里有现实的人生,关于他和有甜美嗓音的妻子海伦的故事。现实和梦在大结局里交织一处,织得那么顺理成章,我们在书中可以找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牵绊的蛛丝马迹;织得又那么突兀,海伦与英国商人调情、与巴尔达比乌的私情和那封情欲奔放的情书纠缠在一起,海伦的形象扑朔迷离,她绝不仅仅是一个深爱丈夫的怨妇。若说埃维尔是一个为梦而赴汤蹈火的痴男的话,那么海伦何尝不是一个在现实与欲望里挣扎的孤魂?她是多么渴望得到埃维尔的心,而不仅仅是他的身体,她不惜装扮成另外一个女子,去捕获对方游走的心。埃维尔倾注身心的爱对于海伦来说,尤是梦境。

在描述埃维尔的欲望世界时,巴里科感叹到,在黑暗中,与她做爱和不做爱,都是一种虚幻的境界。而在现实当中,夜里,他钻进海伦的床,急不可耐地与她做爱。欲望是需要归宿的,所以,你要假想一个梦境,褪去现实,那里承载你的全部欲望。在小说的开头,巴里科写道,尽管父亲替他在军队里设计了辉煌的前程,埃维尔.荣库尔最终以一种不寻常的职业谋生。在小说的结尾写道,他觉得是在观看轻松而又无法解释的戏剧的演出,而那,曾是他的生活。人生如戏,是埃维尔所追求的全部人生,梦与现实的差距就是人生的欲望。

巴里科的《丝绸》比《海上钢琴师》耐看,尽管两者都是写人性和欲望,都是写一个人内心的小世界。可《海上钢琴师》是静态的,除了琴键和海浪,一九〇〇的孤独是显而易见的。而《丝绸》是动态的,埃维尔不断地游走和找寻,是一个在行走中的自我想要突破情欲的肉身。巴里科的文字真漂亮,漂亮到你忍不住用手指去触碰,闭上眼睛,场景就在眼前,盲自有盲的快乐,用心感受文字胜过用眼睛阅读。

丝绸故事读后感 篇3

原本以为亚历山德罗会和大多意大利作家(例如卡尔维诺)那样的风格类似(也应该是我对欧洲作家了解太少),所以这本一年前就买回来的书直到现在才看完。

书很薄,一半在医院等药看的,一半在去往温州的高铁上看的。男主名字大概是我除了亨利之外记得最清楚的欧洲人的名字,可能是我用了奇怪的记忆方法——艾尔维(LV...)。这个市长儿子本来可以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生活,却为了蚕种跑世界,后来专门跑跑日本,我妈说他跑去了四次(我没用心记因为我一直在意的是红玫瑰我妈比我先看完),两次为了蚕种,两次为了红玫瑰,有趣的是他们不曾说过话,只是眼神,或者是那个纱衣女子先拿了他喝的杯子喝水在先。我和我妈说其实海伦在他第一次(第二次?)回来的时候就知道了,这就是所谓女人的直觉吧,红玫瑰也好,去找布朗什夫人也好都知道,所以才会和他说一定要回来,这有涉及到很多我对婚姻的看法了怕是说起来写不完这边得刹车。

只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海伦为什么要找布朗什夫人写那封信,她觉得丈夫和那个东方女子已经做过爱同时像布朗什夫人说的那样她很希望那个女人(信里写的女人)是自己,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不明白,如果是希望给丈夫一个对东方女人迷恋一个完整的结尾的话....

还有海伦送别巴尔达比乌时的一抱,我有愣一下,如果他们第三个女儿叫安妮丝的话,嗯,我大概懂了什么。

反正一个男人生命中白玫瑰和红玫瑰都曾有过的话,抛开道义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

我很喜欢亚历山德罗什么都没交代清楚但是你就像主人公那样去置身感悟体会的感觉,可能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了吧,他最富盛名的是那个《海上钢琴师》了,但是我没看过哈哈哈哈,感觉自己总是不看这些名声在外的,就像我从来没有想看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过一样。

本文来源:http://www.676u.com/gerenzongjie/2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