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网 > 地图 > 个人总结 >

教师教育读书笔记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汇总

时间: 2022-12-18

教师教育读书笔记。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下面,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篇1)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分导言、正文和后记三部分。在导言部分,刘良华教授为我们呈现十种最受欢迎的老师;正文部分又分为五讲,分别讲教师应该具备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以及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此书的性质是教育演讲录,所以文字比较口语化,并且通俗易懂。另外,本书并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有太多枯燥的理论,相反,刘良华教授为我们提供很多实际的教学例子,其中包括他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老师和其他优秀老师的经历体验,同时也向我们推荐了许多中外优秀的教育电影,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教育,在艺术作品中研究教育。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第一个感触就是谈教育就应该这样谈,从做学生的角度出发,加上真实生动的案例,这样可以远远胜过那些条条框框的理论。以下,我将抽取此书讲到的几点内容,结合自己将要教授的科目来讲一讲自己的感想。

我非常赞同刘教授让教师们在成为教学工作者之前必须成为课程工作者。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程进行教学的,但是照本宣科正是现在家长们、学生们最讨厌、最鄙视的一种教学。教师要成为课程工作者就必须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对于刘教授提出的这三点,我非常欣赏。在接受英语师范教育的时候,我便开始在想我高中时候用过的英语课本的确不是很好,如果我毕业了去教英语,用的还是这套教材的话,那么我一定会去改变我的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不必要的内容去掉,把教材以外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英语材料和资源分享给学生,不仅要教会学生在课本中学英语,更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和使用英语,因为英语是语言工具,学生不应该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应该要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的文化技术和进行国际交流而学英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当初的想法有了理论支持,只要条件成熟,我一定将其践行到底。

刘教授有一句话点醒了我,这句话是这样说的,自卑是最折磨人的一种情绪,它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口一口地咬掉。我们都知道,老师最容易关注的是自信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自信就犹如一盏聚光灯一样使他们如此闪亮以至于老师忽略了黑暗的角落里有这么一群自卑的学生。这群学生要的并不多,他们需要的也许就是一个手电筒射出的光亮,但是试问,老师能够成为这个手电筒吗?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相信老师能通过鼓励、通过演讲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我自己做过很多次旨在激发听者自信心的演讲,演讲过后我的听众总是过来向我反映,说他们的自信心已经来了。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又开始想,通过老师一两次的演讲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如果自卑已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被激发起来的自信心不够强大,又被自卑给镇压了,那怎么办?在讲这个问题时,刘教授引用的是《死亡诗社》里面基廷老师的例子,这个例子让我明白,仅仅是说教的话,效果其实是很微小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出点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学生明白:其实我能行!

我们都清楚,在家长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因此有什么事情,家长一般不舍得放权让孩子做主。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引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解释教育的民主管理:让学生自己做主,当学生遇到什么困难时,学生可能解决不了,然后,我来帮助你一下。我觉得这样的管理理念很好,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一个做主的空间,既然他们在家里、在家长面前做不了主,那就让他们在学校里过过做主的瘾,锻炼锻炼他们制定计划的能力、执行计划的能力、办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总体来讲,这本书引起我多次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刘良华教授自己在演讲录中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的好榜样:将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得生动活泼;对知识点的剖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个人阅历丰富、经验充足。更确切地讲,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这门课非常有意义,因此,我在此强烈建议每位准老师、在职老师有条件的话,都去看看刘良华教授的授课视频或者读读这本演讲录。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篇2)

看着书目里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本,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这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过后,他们还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练习打球呢。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篇3)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读《爱心与教育》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

《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在心得一个学期,我会秉承着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篇4)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下就记住了这句话。以后,我要以此为教学指导,寓教于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当他自己动手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的接触,有了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了事物的性质。当孩子知道了动手做的好处,他的兴趣便会越加浓厚,兴趣越加浓厚,就越想动手做,从而使得他做事的能力越来越强,他的整个人便会越来越有自信。其实,数学教学中,“在做中学”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轻松快乐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记得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你对三角形已经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我又引导:你会画三角形吗?请用彩色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小适中的三角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接下来我选择了三幅典型的三角形图形。

继续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是你们印象中的三角形吗?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三角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很快在脑海中形成了“三角形是怎样的一种图形”的概念,这便是“在做中学”的好处。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还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好话的,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的。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

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使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小学语文教学涵盖面广,知识点琐碎,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处着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始。那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该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入手。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声音条件很好,就可以让他带着同学们读课文。

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他讲一个小故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但是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的地方都要及时表扬。一句“你进步了”,“你太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你真是老师的知音'’等等,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学识渊博,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让我们多花时间去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篇5)

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繁复的教育理论总是因为被高度概括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所以,在看到书名时,我也因为“责任”二字所附带的厚重感而产生畏惧之意。却在翻看之后,感到惊喜,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心就会变得柔软的书。

书中的每一句有关于教育的呼吁,均来自于细碎然而真实的细节,而非倚仗那些晦涩生冷的教育理论来凸显自己的权威与价值。我相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那么,在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状况时,便更容易以理智和稳妥的方式,运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手段”来解决。但我更愿意相信,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她在处理问题时,不会只遵从那些条条框框,那些所谓的“应该”和“不应该”,一定会去繁从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而《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正是要肯定和推广这种行为和理念。它用一个又一个具体而鲜活的事例来告诉我们,教育最应该遵循的规律是人性,比如:请喊学生的名字,孩子的手很小,让学生脸上有笑容等等。每一章节读来,都让人如沐春风。

在感动之余,我也有了很多反思。作为一个工作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书中所举的很多不好的例子,似乎我都有份,这就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个更深层面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也揭露了很多教育的弊端。最击中我内心的就是它的“伪责任”一说,简直是对现今的教育模式一针见血的评价。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了一些个人乃至社会的原因,而模糊了教育真正的要义。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一旦实现,学生就会成为主人。”当我们努力想要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自认为最佳的方式,以“告诉”的形式,来引领学生在书海中披荆斩棘,从而走出一条最便捷畅通的路时,我们的教育便失败了,我们只是在劳苦功高的负着“伪责任”罢了,因为“迅速”和“精准”从来都不应该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学习本身是一件与自己心中的困惑相抗争的事情,抗争的愈激烈,收获的便愈多。所以,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战斗”,任何有违独立意识的教学行为都或多或少有着“伪责任”的嫌疑。

一本好的书,它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它还应该担负起启示和呐喊的责任,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良知,也是一本书最大的价值,而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做到了。而且它不是用空泛的教化来达到这个目的,只是用温和的言语来呈现它那深刻丰富的批判意识。批判是一种最坚定的立场,最强硬的态度,最高责任感的体现。拜读了像这样的带着批判精神的书籍,真是受益匪浅。我会努力改掉原本的“陋习”,成为一个真正肩负教育责任的老师。

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篇6)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自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正如这本书的编者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去啃教育论著,虽不能说没有一点收获,可也总会觉得与教学实践隔着一堵墙,理论的‘远水’救不了讲台上的‘近火’。“所以我更喜欢读文艺方面的作品,很少去摸理论专著。这本案例研究方面的著作正好适合我的胃口,所以我是百读不厌,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和认识。

100个故事,就是100面镜子。照清了自己身上的每一处地方,让我反省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有时不禁赧颜,甚而冷汗直流了。而直射入我灵魂深处的就是第43个案例《爱,无声的教育》,盘圭禅师屡次偷窃的弟子说出最让我羞愧的话:”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它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也一样。“要知道那是一群纯洁的四大皆空的佛教徒啊,更要知道偷窃即使在红尘中也是犯罪呀!可盘圭大师宁可让所有弟子离开也不肯这样一个”害群之马“!而我们的学生还都是懵懂的孩童,犯的不过是我们小时候也常犯的小错误,如贪玩、调皮等等,而我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冷言冷语,尖酸刻薄,当面批评还嫌不够,还要联合家长诉诸武力。想起自己以往对这些问题学生的做法,我感到犯罪的恰恰是自己。

我们也有爱,可我们的爱大多给了哪些白天鹅。虽然我们常常标榜自己的公平,可那偏爱的情绪却是掩饰不住的。前几天学生们突然对我说:”老师,您喊“蒋洋洋”的名字时为什么那么好听?喊我们的就凶巴巴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特意去偏袒蒋洋洋,可是由于内心对憨厚学生的喜爱,即使在叫名字的时候也会有所体现,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多么敏感啊!这些我们老师不放在心上的小事,他们也会那么在意,尤其是那些表面上最不在意老师,甚至常常顶撞老师的问题学生,他们的内心才最需要爱的滋润。

市场化的今天,人心变得越来越功利了,教师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不例外,评职称、涨工资、名利的诱惑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所以盘圭禅师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傻子,谁愿意把精力放在转化”差生“身上,所以差生成了皮球,最终被踢出了圣洁的校园。可踢出去之后又会怎么样呢?正如第九十九个案例所讲的那样,是”谁之过“呢?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如果我们都像盘圭大师那样去做,会不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安宁更和谐呢?

爱当然需要智慧,否则一份糊涂的爱不仅害人也会害己。可盘吉禅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更需要真诚,由于盘吉禅师是真心的爱那个弟子,所以无需什么方法,在这种真诚的关心的面前,屡教不改的弟子终于悔过自新,偷窃的欲望烟消云散。只要我们是真的爱每一个学生,真的是为他们着想,那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100个故事,更是100扇门,让我从自己狭小的天地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多的。第37个案例《林务官的错误》就是这样一道让我豁然开朗的门。那个德国管森林的林务官完全出于主观感受和个人好恶,根本不考虑树木生长的客观需要,森林被打扫干净了,可”顺眼“又”顺心“的森林却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结果是森林变得越来越不像样子了。从这位林务官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常跟学生讲队列表演的例子,说老师最喜欢那种整齐划一的感觉!所以交作业要齐,交费用要齐……,稍有不”齐“之举,我就会大动肝火,认为学生缺乏组织纪律性,怀着满腔的责任心去”教育“他。林务官让我明白了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本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现在看来竟是那么可笑,原来自诩渊博的我竟然是一只井底之蛙。

100个故事,更是100盏灯,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感受到光明的力量。面对现在的孩子,我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过去那一套简单粗暴的方法行不通了。像第78个案例中的”铁棒“那样蛮干,只能把事情办糟。我不能做铁棒,我要做”懂锁的心“的钥匙。”评析“中那四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让我获益匪浅。”童心“让我和同学打成一片,我在他们眼里不再是”老古董“而是”老小孩“”大“,我也获得了孩子的爱,无需过多的教育技巧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有个叫赵海龙的孩子,据说的话都不肯听,很让人头痛,可这一年来他却从没给我出过什么难题,各方面表现都很棒。是我的”爱“抚平了他身上的”刺“。”赞美“让我学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前我的批评并没有减少学生犯错的次数,而”赞美“却让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努力去完善自己。”恒心“让我在想时咬咬牙,再一会,让我看到了后的彩虹原来是那么美。

这100个案例,就是我100个知心,真希望这样的朋友能越来越多,也真心祝愿这些”好朋友“能走进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676u.com/gerenzongjie/2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