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教案
时间: 2025-06-05太平天国的教案(精品四篇)。
太平天国的教案 篇1
这本书讲述了太平天国发展的全过程,从崛起到灭亡。他记录了洪秀全怎样带领教徒创造太平天国,到清兵攻入南京的全过程,十分的详细。
洪秀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便召集基督教徒,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虽然有人被捕,但这并不影响新的人加入基督教,成为基督教徒。他们的势力扩大到连朝廷都是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派人来讨伐,结果,官兵们吃了一个大败仗,太平天国就开始了四处征战,寻找据点了。
征战期间,洪秀全几乎次次败仗。但是,他并不服输,越败越战,这种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不容易,有了一块落脚点可是,南王和西王都阵亡在战场之上。官兵们仍旧不依不饶,包围了武昌,迫不得已,洪秀全只好离开了武昌,南王、西王的阵亡,连续的战败,并没有给洪秀全带来什么。洪秀全又经过一番打拼,总算攻下了南京。洪秀全整顿军纪,继续。军中条例明确,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学习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但是,他们也有不足之处:他们并不团结。在外边的防线已经被攻破了。只是东王羞辱了北王几句。他们就准备报复,把这个洪秀全身边的军师级的人物杀掉了,不仅杀了东王,还把他的侍女、侍卫全宫的人都杀光了,以至于以往翼王无力回天,南京被攻破,太平天国就此灭亡了。
太平天国的教案 篇2
从太平天国被俘众将领的供词上可以看出,城破后,真正护卫幼主的忠臣只有两个:一个是李秀成,另一个是洪仁玕。
李是太平军中少有的能文能武一一上马能带兵打仗,下马能经世治国的将领。天国中后期,朝廷基本上是李秀成一人苦苦支撑。但洪秀全任人唯亲、敏感猜忌、不纳忠谏、排除异己、装神弄鬼的行为让当初跟着他打江山的两广老兄弟心积怨愤,已无心再追随。侍王李世贤等劝李秀成占据苏福省自立为王。但李秀成这个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儒家的忠义思想对他影响极深,而且李虽指挥千军万马杀戮无数,但他其实是个内心柔软的人。这份柔软和忠义令他始终对沉迷于迷信的洪秀全更确切说是对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虽然李在解安庆之围时因为想保存个人实力和为掣肘洪仁玕而消极拖延,间接导致安庆失守、天京门户大开的无法挽回的局面。但他在天京被围困时毅然进京护驾和天国共存亡,并且在城破后护卫幼主逃出天京,在逃亡中回击追兵掩护幼主直至被俘。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怜惜他是个人杰却误入歧途,劝他降清。天国已亡,第一代领袖都已故去,李秀成已无国无君令他忠义,作为叛军的他此时想归附当时的正统朝廷以保老母幼子活命是人之常情。他是知道洪天贵福去向的,但他遭受严刑也没有交待,这说明他没有叛变。他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以每天七千字的超高速撰写自述,他要把他包括当初和他一路拼杀出来的'两广老兄弟创建太平天国的过程和其间发生的事情都写出来,曾经的辉煌不能因没有记述而无声无息地被历史的长河淹没。清廷曾有旨一一太平军中后被裹挟的人若降可赦,唯两广出来的人断无赦免之由。石达开是兵败降清的,活剐。陈玉成、林凤翔、洪仁玕、洪仁达、洪天贵福、李开芳都是被俘后凌迟,唯有李秀成是曾国藩在朝廷旨意到达前两天斩首,免受了折磨和屈辱,曾国藩命人棺材殓其尸身而葬。如果李秀成被押解进京,其结果只有一个一一活剐。
干王洪仁玕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是太平众将领中唯一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可是他加入时太短,无军功而身居要职,引起了包括李秀成在内的一路经过血与火洗礼的两广老兄弟的嫉妒,并在政策实施时掣肘。而洪仁玕实质上只是个思想家,他有思想,但缺乏组织和贯彻执行的能力。著名的巜资政新篇》从未实施过,只是一纸空文。城破后他 护卫幼主,在众将领对幼主已无忠心护卫的情况下,一路委屈求全,甚至要下跪乞求将领们杀退追兵保幼主逃出包围。洪仁玕被俘后怀着满腔的遗憾写下多首绝命诗,表达了他空有一腔报负无法实现的痛苦与无奈,他自矢鞠躬尽瘁,尽孝尽忠,以文天祥自况。后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
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
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3.教师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
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4.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规模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
个人总结网小编精心推荐:
- 悼念天国兄弟的句子 | 护士个人总结精选四篇 | 银行职员个人总结精选四篇 | 社团成员工作总结通用四篇 | 太平天国的教案 | 太平天国的教案
太平天国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
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②社会经济的繁荣;
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太平天国的教案网内容,请访问太平天国的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676u.com/gerenzongjie/8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