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网 > 地图 > 心得体会 >

从哪里读后心得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

时间: 2023-05-16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汇总。

当我们突然有了一些感悟时,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通过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对于写心得体会你会如何动笔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汇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 篇1

初看标题,不禁心怀疑惑,十七岁这火焰般热烈的年华又怎么会是寂寞的呢?于是便跳过了前面的几篇,直接看到了《寂寞的十七岁》一文。

文章读完,便恍然大悟,作者的寂寞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自身性格以及普遍的社会现象所造就的。我不想违心地说些什么深有同感。毕竟,现在的时代,同龄人中几乎每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自然会将全部的爱都交给同一个小生命,不要说十七岁还要撒娇的人很多,学业完成后仍旧依靠父母过活的也并非凤毛麟角。作者无处宣泄情感的痛楚,我辈自然体会不到。

从性格上来说,作者比较内向,不能和班级的同学交上朋友——当然,他也不屑为之。这与他急需一知己的心情似乎形成了矛盾,这使得他只能等待着那个魏伯飏,那个最终抛弃了他的魏伯飏。不仅如此,学习成绩极差的他还被认为是个娘娘腔。如此这般,怎能不寂寞?这里,我却有了一些体会,在过去,我是内向的,同学们也觉得我“很娘”,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子,别人的评价对于他的成长是影响深远的。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看法都影响着我,最后,我似乎也承认了自己是个娘娘腔。作者或许也是这样,别人说他不行,说他不合群,他便真的成了那个样子,如果这时有个人能够站出来,为他申辩,也许他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可惜,没有。我不由得想要发问:“为什么?”

这个问题又指向了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过的中国人的顽疾,那时,中国人争相去看中国人如何被砍头,喝彩;这时,全班同学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杨云峰出丑,取笑。性质何尝不同?直到今天学生们亦是这样,为了博得女生一笑而欺负别人的男生不在少数,为了某种目的(这种目的至今我还未知晓)而做出各种怪异举动的女生也数不胜数。例如,将娘娘腔当猴耍;恶意的传来传去某些无聊的八卦;恣意地甩出无数不负责任的“片儿汤话”。简而言之,无论男女,都会为了自己无聊的目的而毫不在乎地伤害他人。这种现象绝非存在于所有人,但仍是个普遍现象。

现象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接着举些成年人的例子。不妨以近来炒得火热的刘翔事件为例。电视屏幕上,我们只看见了刘翔受伤,单脚跳过终点这两件事。在网络和其他沟通平台上,人们却众说纷纭,阴谋论者似乎占了上风。中国人受伤,同胞们先想到的是怀疑,而非同情。这岂不是很可悲?当然,他们完全可以反驳,如今的社会存在明显的信任危机,他们不愿被“洗脑”。但不仅仅如此,从根本来说,中国人太过独立、自私,还一味盲从。古人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都打得不可开交,谁都想做皇帝,谁都不服谁。造反时烽烟四起,全民皆兵,响应者众多。为什么别人不早些造反呢?为什么非要等着去响应别人的号召?审时度势是一方面,盲从更是另一重要原因。刘翔事件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服中央电视台的一家之言,另立门派,引得那些一味盲从的人随声附和,随波逐流。造成了中央台说一句话,网友至少有10万句来“据理力争”的局面,当然,这十万句中,不乏“顶!”,“楼主威武!”这样的无脑之言。

改变现状,这并不简单,不知道以后还会有多少个“寂寞的十七岁”,但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种寂寞或许会越来越少,这取决于青年们的改变,多为他人着想,有主见但不为彰显特立独行也许就是改变的基础吧。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 篇2

上班拿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领会其内涵。作为一名拿工资的人,我们却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其实,这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每一个职员都要弄明白的工作理念。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从工资与公司利润,工资与工作绩效,工资与工作方法,工资与品德,工资与服务的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决定我们工资的几大要素,从而为我们找到了工资的真正来源,也指出了我们提高工资的途径。读完这本书后,让我们对一个好员工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

大部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目标,但描述这些目标的辞藻大多是华丽的、矫情的甚至非常空洞,作者揭开了这层面纱,指出企业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利润。但对于员工来说,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有赢利,才能获取报酬,这也是工资的首个来源。显然,谁为公司创造的利润越多谁的工资就越高,因此,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决定着工资的高低;而工作精神又决定工作业绩的好坏,如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工作毅力等,但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一定就能做出高效率的成果,这还需要卓越的工作方法。

在公司壮大过程中,作者特别指出这也是我们工资增高的一个过程,而维护好公司的一个微小利益,却是维护我们每个员工的最大利益,因此,维护公司的利益是我们的使命。这里边最为耀眼的,是关于员工的高尚品德及优质服务的阐述,这对于更好地维持和树立公司形象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公司能够壮大的重要条件。这也指出了作为一名好员工,除工作业绩之外,高尚的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的思路可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怎样才能把作者的整个思想整体体现出来并给读者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呢?作者显然是用了不少心思,下了许多功夫的。他从公司的经营成本及员工与公司的天然联系出发,让每个员工都清晰地认识到公司对他们的真实意义,也就是说,在公司获得利益最大化时,每个员工的利益也达到最大化,紧紧吸引着每位读者的眼球,同时,作者又指出,对于每一位员工而言,这并不是绝对的,其中包含众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该书读起来意味深长。

深入阅读该书,使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润、工作业绩、工作方法、道德等的各方面关系,而该书所包含的其他丰富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 篇3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李一诺的书,力量从哪里来?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甘畅淋漓的感受,这是一本让我读起来很舒服的书,让我知道了每个人真实生活的美好下面,看到了另外的一地鸡毛,谈完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分享给自己的妹妹也来读一读。

这本书李一诺从学生身份,职场人身份,妈妈身份和创业者各种身份的转变,以及在面对每一个困境时如何自身寻找力量的故事。就让想起了平时生活工作中的自己,每当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困难时,其实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很多内心的胆怯和不敢所造成的自己内心的恐惧。有时不敢开口,不敢不同,不敢改变,不敢发声,不敢面对真相。在遇到问题时犹豫不定,失去机会或者结果不尽人意时,又懊悔不已,在这样的行进过程中不断的'重复着。

通过读李一诺的真实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内心升腾起一股力量,一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直面内心恐惧的力量。带着这股力量进入本学期新的工作生活中,相信我们定会遇见那个更加美好的自己,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与当下。

另外对于“一土学校”,很喜欢他们的教育,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堂展示方式,又与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出根植中国,拥抱世界,内心充盈并拥有终身学习热情和能力的公民。现在的自己所致力于的是做“终身的运动者,责任的承担者,问题的解决者,优雅的生活者。首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前行,在教育的改革下,不断的充盈自己,创造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

最后总结一下,无论工作生活,还是自我,希望自己能屏蔽掉无关的不重要的噪音,走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 篇4

【547118.Com 精选范文网】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上班的人们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上班赚的!”。这样的回答浅表而抽象,我们看问题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我们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源地想一下我们的工资到底从哪里来?我个人认为所谓工资就是企业给予员工所付出工作劳动的报酬,也称薪金。它是我们员工用辛勤的双手换来的物质回报,是社会对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它也是每一个员工实现马斯洛层次必须的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商品经济欠发达,没有市场,更没有竞争,一切社会、经济、生活都是按照行政指令按部就班的进行的,所以几十年的传统思维模式传承至今,大家认为只要我做了事,干了活单位就要发工资给我,至于干得是好是坏,创不创造利润那不是我的事,跟我没关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已经严重不适应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国家顺应发展的潮流搞市场经济,企业都没了“娘”,都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场如战场”,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无处不在充满了现代生活,我们做为企业的一员再不能默守陈规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拜读了《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本书后,真的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结合我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一、转变观念,认清形式。我们应该转变我做了事就要拿钱的陈腐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的工资来源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所以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以公司[]一号文精神为目标,紧密团结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周围,在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安全生产,服从安排,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必须围绕一号文的经济指标去做,偏离了这个中心点,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我们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些经济指标,我们的企业才会赚到丰厚的利润,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甚至提高。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我们大家应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上,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边学习边创新,多搞小发明,小革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工资多赚每一分钱,而我们也会成为企业的人才,社会的栋梁。

三、爱岗敬业,把公司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公司给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工作岗位,希望我们在这些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利润,公司领导时刻期冀我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顾客是上帝!”,我们的工作好坏直接决定着“上帝”们对我们劳动成果的认可与否,决定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能否换回利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只有本着优质服务的态度去做每一件工作,我们的企业就一定会赢得更多广大客户的青睐!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做到“诚信立企,合作共赢”。

综上所述,我们的工资从哪里来?我的回答是:只要我们全体员工在经营层的正确引导下,服从指挥,每个人都多、快、好、省的做一点,我们创造的利润就会提高,只有“锅”里多了,我们的“碗”里才会水涨船高!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挤身于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之车!我们公司一定会做大、做强,从而走向辉煌!

《我从哪里来》读后心得 篇5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本书借来好长时间了,只是粗读了一部分,利用放假这几天终于有机会细细品味这本书的魅力。它像一股清泉,给我带来了一丝清凉,让我收获颇多,感慨颇深。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从一位女教师写给他的信中摘抄下来的。确实,作为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和安排这些工作。心想,这怎么就和我想到一块儿了。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里最主要的是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他介绍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位30年教龄的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都听得入了迷,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当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几分钟。”

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本文来源:http://www.676u.com/xindetihui/4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