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网 > 地图 > 个人总结 >

管理工作总结风险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 2023-10-19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集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偶尔会需要写个人总结。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每写一次个人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人是可以无限创造价值的存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个人总结报告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集锦”,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1

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风险的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比较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揭示风险和控制风险上明显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风险并存,风险管理存在一定难度。首先,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融资信贷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银行在资本管理上的难度逐渐增大。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直采取宽松的政策形式,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内需,这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迅猛增长,资本管理的难度达到空前难度,企业不愿意偿付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偿还银行贷款,银行面临着严峻的信用风险。其次,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日益险峻。我国目前开始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对金融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运用,这使银行面临着资金流动和资金支付困难的可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管理,但是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不完善,商业银行很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危机。最后,我国金融市场中利率、汇率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风险逐渐增加。我国近年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央银行也通过利率调控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利率变化的频率和幅度正在进一步增加,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商业银行外汇交易和外汇业务规模逐渐增大,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2.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缺乏有力的组织结构作为保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失,相对来说比较分散,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中依然存在着靠经验、靠领导的工作方式,在信贷前不审查、信贷中不检查、信贷后也不复查的弊端。

3.风险管理理念与文化的缺乏。我国商业银行缺少风险管理的文化理念,风险管理缺少专业人士指导。企业文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灵魂和生命,企业文化中能否有效的融入风险管理意识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成功与否。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复杂性,对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否则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本质很难有精确的把握,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很有必要。

1.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谨慎的监管制度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对金融机构流动性、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进行严格的管理,按照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管理;另外金融监管部门要审时度势地确定金融监管的重点,考虑到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和货币政策的要求等,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正常的运作下去。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世界,金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要点,美国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但是却使得我们意识到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的教训,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单个行业或者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更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加大审慎政策的力度。

2.加强杠杆率监管。《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不得低于4%,这使得商业银行资本套利的机会大大减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模型存在的缺陷可以用杠杆率监管来弥补,使得金融体系中的资本规模保持在一定的、合理的水平上。另外,杠杆率监管可以避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避免商业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控制银行体系杠杆化水平的非理性增长和系统性风险的持续累积。

3.营造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我国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包括各个部门、各种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使风险意识深入全行的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当中,使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便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关口。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2

灵武市人民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工作总结

按照市卫生局关于在我市卫生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部署,我院成立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且认真制定了《灵武市人民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抓住重点环节,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了由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任组长,党支部委员、副院长任副组长,党办、院办、医务科、护理部为主要成员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灵武市人民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对象、范围、内容和具体要求等。建立领导责任制,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对本科室廉政风险防范建设负责,同时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了医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目标,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年终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并考核。

2.五项措施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1 二是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三是明确廉政风险防范内容,即:思想道德风险防范、制度机制风险防范、岗位职责风险防范。四是实施科学规范管理。采取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处臵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五是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每月双周星期五下午时间,采取听讲座、观看反腐倡廉光盘和自学等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并做好学习记录。

3.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

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医院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创造性地将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引入反腐败工作中。院领导首先根据所在的岗位、所负职责积极查找思想道德风险点、岗位职责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采取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科主任找不准的,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补充。科室找不准就由院领导查。对风险点找的不够准确的同志加以引导,继续深入的查找,经过两轮的自查后、又在党支部会上开展互查,经过三轮的反复查找,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全团委的共查找廉政风险点8条。其中1名科级领导干部,查找廉政风险点1条;一般干部查找廉政风险点7条。

4.向社会公示廉政风险点和廉政风险点的防范措施

将已查找到的廉政风险点和廉政风险点的防范措施,分层次的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方式:院班子成员的廉政风险点和廉政风险点的防范措施在医院办公场所的公示栏中进行公示。

二、初见成效

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医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和《党内监督条例》的落实,创新了反腐倡廉工作方法,深化了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加大了治本力度,优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已带来了“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而通过查找风险点、公开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全院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一是严格目标管理制度。医院根据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和责任,结合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以量化的形式,分别设臵具体工作目标,同时制定目标考核办法,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大大促进了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开展效能监察,往往开始轰轰烈烈,最后草草收场,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明确的行为规范,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使效能监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因此医院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规范细则,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避免或减少问题的

3 发生。三是严肃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主要是为了解决监察对象未能正确履行职责,出了问题怎么办的问题,使各级责任主体感受到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抓不行,不认真抓、抓得不严出了问题更不行,从而增强监察对象的压力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确保医院的各项重大措施落实到位。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重点加大药价、收费等群众关心的项目公开力度。

三、存在问题

尽管医院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认识上有些领导干部、党员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及任务不甚了解,存在抓不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无关紧要的思想。有的同志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事,自己无职无权与我关系不大;有的部门负责人认为单位没钱没有腐败的条件。

2.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合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

3.有的科室虽然也开展一些工作,但存在单纯任务观点,就事说事,不能举一反三;或有措施,无落实,无检查。

四、几点启示

1.减压增压,少犯错误。

医院领导干部认为,随着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逐步推

4 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在悄然转变。曾经认为是“革自己命”的同志说这是工作的“减压阀”。可在纪检干部看来,这却是个“增压器”,把纪检监察人员从幕后推到了前台。这“一减一增”其实也正是风险防范管理的初衷所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预防更重要,让干部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更能体现卫生工作的真正意义。

2.一下一上,共同监督。

院领导把自己的岗位职责风险点逐一公布于众,还诚恳地请群众给予监督。这一“自上而下”的公开,“晒”出了权力运行规则,让同级和群众明白了监督内容。定期举行行风评议工作、采取定期自查、群众举报等方式,为“自下而上”监督畅通了渠道。“一下一上”之间,搭建起了上下互动、共同监督的平台,有效的达到了预防腐败的真正目的。

3.查找风险、防微杜渐

通过组织学习、座谈等方式让让大家逐渐理解,查找风险点,不是要“整谁”,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发生腐败的可能,防微杜渐,是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干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防范的是廉政风险,管理的是防范工作,这一理论开始深入人心,大家充分的认识到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包括贪念、侥幸心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监督管理“空当”或者“灰色地带”,每一个权力岗位的自由裁量空间,等等,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

5 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因此,“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能不能不落于形式,首先就要看风险点能不能找准。查找不准的坚决不能过关,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部门找不准就上级查。自己单位找不准的,就必须发动群众来补充。我们认为只有找准了廉政风险点,才能实现无病早预防,有病对症下药,使医院远离腐败现象的滋生。676u.com

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6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3

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说,传统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的持有率,要对每一笔贷款进行严格的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得出发放贷款的额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银行常常无法完全满足核心客户申请贷款的要求。在CDO这样的信用衍生品出现之后,银行可以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自身的信用风险进行转移,根据经营目标不断调整风险敞口以避免信用风险过度集中。分散风险之后,银行就可以扩大核心客户贷款的发放额度,获得更高的收益率。CDO之所以能够拥有分散风险的功能是因为在其设计的过程中设立了风险隔离、资产组合、信用增级三大分担机制。有了这三大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会通过转移风险资产回收资金,起到了降低潜在风险的作用。同时,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放松对贷款申请人的监督,降低对贷款的监管成本,在信贷业务上寻求更高的利润。

(一)资产组合的分散风险效用分析资产组合指的是CDO在对风险资产进行重组时将各个债权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资产池,从而分散资产的信用风险。CDO的资产池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资产,甚至可以将原始的CDO进行打包和其他CDO资产组成多次合成的CDO,不断伸长CDO衍生链条。张维利用“最优契约组”的原理为CDO在银行体系内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论证了多银行贷款合成CDO资产池可以分散信用风险。其结论为:单个银行贷款资金占所有银行的组合贷款比例越小,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也就越小。CDO这类的信用衍生品就是为了将单个银行资产转移到资产池中,以此来降低资产池的整体风险。资产组合分担风险的原理主要在于降低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信用衍生品市场中的相关性与大多数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大有不同,在信用衍生品中的相关性并不是指代价格变动的相关性,而是指资产池中违约事件的相关性。因为多个相关性较弱的违约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比多个相关性较强的违约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低,所以当资产池中的资产组合相关性降低时,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也会降低。以次贷危机为例,当时美国很多银行都向其他金融机构手中发放一种与住房抵押支持证券(ResidentialMortgage-BackedSecurities,RMBS)挂钩的合成式CDO,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银行更加大胆地发放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将大量的高风险次级按揭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消去,在将违约风险转移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会让银行减少在评估风险中投入的成本,银行会不断地为购房者提供贷款,从而使得CDO资产池中的资产相关性太高,信用风险涉及面不断扩大。在危机爆发之后,银行资金流动性开始下降,银行间贷款的利率上升。这一系列的后果会放大危机的影响,银行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趋于萧条,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对次贷危机的反思可以看出,银行在CDO资产池中加入了大量次级贷款提高了资产组合的相关性,使得信用风险无法在体系中进行有效转移,最终引起了银行业萧条。所以在CDO设计之中,对资产组合的设计是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风险隔离的运作方式分析CDO是发起人通过一个中介机构SPV进行发行,这家中介机构为银行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起到了风险隔离的作用。SPV在CDO运作过程中收取出售资产池获得的收入,将其中大部分支付给发起CDO的银行。与此同时,发起银行收回资产池中的资金时将金额转入SPV的账户,待该部分贷款到期后又由SPV将这些资金连本带息转入CDO投资者的账户,从而使得多方得利。在整个CDO运作过程中,发起人实现了“真实销售”,将自身的风险资产进行剥离,这部分资产转移到SPV资产池后,SPV就在发起人与债权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若发起CDO的银行遭受严重违约而破产,债权人对该银行进行挤兑时也无法追溯其转移到SPV资产池中的资产。有了这样一道屏障,CDO才起到了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作用。因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格管制,SPV运营的业务非常单一,除了证券化资产外不能再拥有其他资产或负债。所以这家公司可以是一家“空壳”公司,可以没有雇员,甚至为了合法避税,公司还可以在离岸中心进行注册。

(三)信用增级的原理分析信用增级指将CDO资产池按照信用级别高低分为股权档、中间档和优级档,为风险爆发提供缓冲余地。在SPV对CDO资产池进行打包出售时,先由信用评级机构为资产池中的贷款进行评级。评级公司根据每笔贷款的回收率、回收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信用级别的评定。在最后打包出售时将资产池根据信用级别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股权档、中间档和优级档,信用级别越高的收益越低。一般情况下,为了缓冲投资者可能遭受的信用风险,发起银行会自己持有股权档的资产。当这部分级别最低的证券遭遇信用风险时,银行将首先承担大部分损失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更高信用级别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则被银行转移到了投资者身上。在信用增级的机制下,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于资产市场价值的判断进行购买。信用增级这一分担机制既有利于银行转移自身的风险资产,又有利于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供了一条新的收益渠道。尽管这三大风险分担机制具有巨大的作用,但真正在CDO围绕这三大分担机制进行设计时也会出现缺陷,下文就可能会产生的缺陷进行论证检验。

CDO三大分担机制都有其对应的内在设计缺陷,每一种缺陷都可能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产生负面作用。其主要缺陷在于如下几个问题。

(一)CDO衍生链条过长的设计缺陷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CDO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中间涉及到的资产组合也越来越丰富。随着借款人与CDO投资者的距离不断拉长,这样的超长信用链条会加大风险估计的难度,对银行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以二次合成的CDO为例,所谓的二次合成的CDO就是建立在CDO基础上的CDO,这种类型的组合资产比单层的CDO风险更大,对违约概率的控制更加困难。从图2可以看出二次合成CDO的结构。因为投资股权档面临的风险太高,优级档又往往无法为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的杠杆收益,所以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中间档CDO。为了对比二次CDO与单层CDO的风险差异,假设上图包含3个内部CDO的二次合成CDO的股权档与中间档各自可以承担2个单位的损失,当整个二次合成CDO受到4个单位的损失时,这4个单位在内部CDO中的损失分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在类型1中,四个单位的损失全部集中在CDO3中,这就造成了中间档的投资者将会受到巨大损失,当投资者资金紧张,无法为银行提供信用保护时,整个银行体系就会出现巨大的波动,甚至会导致挤兑。在类型2中,4个单位的损失分散到了各个内部CDO中,中间档CDO的投资者不会遭受到任何损失。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一次CDO损失的大小只取决于资产池损失的数量,而结构更加复杂的多次合成CDO还受到了损失分布的影响,所以多次合成CDO的风险大小更加难以计量,运作的程序更加复杂。当发行方无法控制资产池的违约风险时,CDO的衍生链条过长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一旦这部分信用风险大规模爆发,CDO也能成为风险蔓延的导火索。

(二)CDO信用评级机制的设计缺陷在CDO这类信用衍生品诞生之前,银行无法将自身的风险资产进行转移,只能独自承担其中的违约风险,所以银行会对每一笔贷款的申请人进行仔细评估。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会根据贷款人的以往信用记录以及财务状况判断能否将资金放出。当银行严格审核贷款人的申请资格时,风险资产的违约概率较低,有效地控制了银行风险,但是这样会限制银行的收益。CDO出现之后,银行拥有了SPV这一道风险隔离屏障,就可以利用CDO等信用衍生品将信用风险转移,快速收回流动资金。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率,银行会扩大放贷规模,降低发放贷款的门槛,从而减少对贷款人的监督成本,这就会增加整个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当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被银行发放,大量不良资产会转移到SPV资产池中。因为CDO拥有三大风险分担机制,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倾向于提高CDO中各类资产的信用级别。CDO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只能根据资产的信用级别做出投资的判断,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而选择放弃CDO这一条投资渠道,进而影响到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所以设立SPV进行风险隔离的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不能让大量的高风险证券流入金融市场。

(三)CDO信用分档比例的设计缺陷合成型CDO的分层一般分为优级档、中间档和股权档,当发生信用违约时,首先由股权档投资者承担所有损失,当这部分损失殆尽后再依次波及到中间档和股权档投资者,我国发行过的类似的CDO,开元与工元分层设计形式如表1所示。我国发行的06开元和07工元的分层与CDO的三级分档一致,由于股权档(次级债券)的损失概率较大,通常是银行自行将这一层的CDO购回,作为内部担保。从表1可以看出,股权档与中间档(B级债券)的比例很小,所以这两层对于信用风险的缓冲作用是有限的,银行自身承担的担保风险很低。与此同时,评级机构在对CDO进行信用评级时往往只能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来判断资产的信用级别,而CDO又是一种结构极为复杂的信用衍生品,这种评级方式可能会产生误差而提高次级贷款的信用级别。在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会扩大对风险收益的要求,减少对债务人的监督,从而导致违约率上升。当出现一定规模的信用违约数量时,容易波及到优先档的投资者,一旦投资者无法承担损失,银行也将遭受到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储户挤兑。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在CDO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增加股权档的比例,让银行自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资产,这样就能使银行滥发贷款的现象减少。并且通过完善信用评级机制,使银行保持对债务人的监督,从而达到降低银行风险的目的。综上所述,CDO衍生链过长,资产池信用级别偏高与分档比例分配不当成为可能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设计缺陷。在CDO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缺陷进行严格控制。

自起,我国就开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规模一度不断扩张,证券化的资产池涉及到了基础设施、房地产、钢铁、水利等多个行业与部门,这也为风险资产的分散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但是,我国的CDO二级市场不够发达,流动性较低,这些关键因素都严重阻碍了CDO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现有的信用衍生品还过于单一,可以推出信用衍生品的机构还不多,这里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目前国情还不适合大规模地推出信用衍生品,但是随着金融业不断地发展,我国信用衍生品的规模必将渐渐扩大。为了分散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我国在发展信用衍生品业务的过程应该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

(一)逐步展开信用衍生品交易推进信用衍生品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推出的两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还是属于结构最为简单的信用衍生品,随着衍生工具的不断成熟,各种复杂的信用衍生品也会出现,关于衍生品定价和风险控制等技术难题需要很多高级管理人才去解决。我国必须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才能应对信用衍生品可能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在逐步推进信用衍生品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先设立几个试点地区,为这几个实验区开放特殊账户,这个特殊账户中的资金不能随意流动到境内账户中。监管部门可以率先批准这几个试点地区展开信用衍生品的交易,当试点地区总结出如何利用信用衍生品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经验时,再慢慢放开金融管制,将经验传播到其他地区,从而减少大规模推进信用衍生工具发展的风险。当国内信用衍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能力运用这一工具进行风险防范或套期保值时,我国才可以开放境外资本进入国内信用衍生品市场,真正让信用衍生品市场走上国际化道路。

(二)CDO结构不宜过于繁杂根据会计记账中的权责发生制,信用衍生品属于表外资产,不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也就可能造成衍生品结构过于复杂,风险转移的链条过长,信息严重不对称,道德风险问题不断涌现。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只有将信用衍生品的结构简单化,减少其投机套利的功能,才能使信用衍生品的市场在我国不断走向成熟。

(三)对CDO业务严格监督,加强信息披露CDO业务最后是否能够转移分散银行信用风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对相关资产的监督和审核。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在计算风险资产期望收益时要对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要预期在违约之后能收回多少资金,CDO投资者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对这些问题有详尽的了解。所以在对信用衍生品进行交易时,发行方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要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以便于CDO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风险有进一步了解。综上所述,CDO这一类信用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完善CDO的设计机制,才能使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4

xx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在总行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全面履行风险、合规部门的管理职责,扎实工作,以强化信贷管理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全行贷款风险分类、不良贷款监测、清收、考核工作及超权限贷款风险审查审批工作,有效地履行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职责,较好地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现将就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信贷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履行情况

1.做好风管部职责内的报表、报告制作和报送工作。

一是做好风险分类相关报表;二是做好不良资产监测报表;三是做好银监办要求的业务经营分析报告及相关报表;四是及时向人行报送风险监测指标报告及相关报表;五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业务经营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报表。

2.全力抓好全行贷款和管理工作。

一是结合工作实际要求,对我行贷款企业评级授信,贷款调查,作业监督,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相关环节进行细致的自查,我行客户均已达到准入标准,能够做到及时收贷收息信贷档案管理完善。

二、综合部工作履职情况

已设立岗位职责,行长与部门行长能够按时查库,严格按照查库制度,记录真实完整,未发现岗位职责中有操作风险问题。防范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加强日常业务操作风险问题,客户存款和贷款余额按月核对,结算业务未发现错误,同城票据未发现问题。能较好的履行部门职能工作,积极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强化作用。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服务的完善产物,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间借贷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金融服务,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金流动、财务风险中存有不少问题。同时,民间借贷还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本文在对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民间借贷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对策进行了研究。

民间借贷是在经济差距增加的环境中形成的,它对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加速了资金流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民间借贷也对金融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民间借贷,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益和负面影响,发挥其应有价值的同时,引导其健康发展,尽量消除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良影响,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

民间借贷的发展得益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紧缩,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了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内部风险。民间借贷拥有其他很多行业无法比拟的高额利息,它虽然聚拢了大量的资金,但仍难以满足参与者的资金需求,而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的管理者之一,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极易引发违规操作的风险性案件。民间借贷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少违法分子利用银行业务存在的漏洞,转嫁风险,如若商业银行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中,技术手段、设备等失效是诱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民间借贷的发展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国非法集资现象恶化,挑战了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神经。某些商业银行职员受利益的驱使,主动或被动卷入到民间借贷的利益漩涡中,其一旦出现职业道德失守,势必会造成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的风险。

(二)增加外部风险。信贷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其与存款成正比关系,即商业银行存款越多,则可承担的信贷业务量越大。民间借贷的出现,挤占了部分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和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压力。某些民间借贷机构正是利用商业银行的这一窘境,在缓解商业银行存款压力的同时,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了商业银行。民间借贷参与者以存款之名,到相关银行办理大额存单,表面上看,此业务可以同时为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带来增长,并且以存款做贷款保证金,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业务。这对民间借贷参与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发放贷款或等形式,利用商业银行贷款赚取利益,同时还能享受银行存款利息,而需支付的仅是银行贷款利率。一旦民间借贷机构出现资金利益链断裂问题时,其向银行的贷款则无法归还,最终由银行承担风险。

(三)增加市场风险。区别于国家制定商业银行借贷价格,民间借贷利率以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为导向,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是在商业银行无力解决资金需求紧张、迫切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利率点远高于银行利率,影响了国家利率政策的实施。因此,民间借贷引发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近年来,在金融市场日渐活跃的背景下,民间借贷利率不断增长,提高了借贷质押资产的价格和规模,加大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除此之外,民间借贷还对社会信用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了银行信用。部分企业在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情况下,把目标转向社会闲散资金,利用高回报诱导社会资金流向,干扰了金融市场秩序,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有企业不讲信用,就可能向周边蔓延,进而拖欠、逃避银行贷款,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结合对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民间借贷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对策,以供参考。

(一)控制内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要紧随时代和市场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流程体系,加强职工培训,从而提高本银行的结算质量和效率。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引入了自动化智能设备,改变了传统柜台办理业务的单一模式,而只对大金额单笔网银交易进行监管,为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了可乘之机。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审核业务办理流程,在仔细确认客户身份之后,再提供相关服务,尽量控制网银交易等风险。针对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内部职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制定健全的考核机制、监管机制以及奖惩机制,有效规范职员的操作行为,一旦发现违规,立即予以严惩,从而净化银行操作环境,控制内部风险。

(二)规避外部风险。民间借贷环境下,金融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一个企业或个人扮演着多重角色,增加了债务纠纷的发生频率。因此,在现阶段我国民间借贷管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分析所处的金融环境,尽量规避外部风险。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明确、细化风险管理目标和任务,积极配合外部监管,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在能力范围内预判风险并加以防范。商业银行需要坚定地拥护和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认真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从而构筑坚实的风险抵御堡垒,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对信贷人进行严格审批,建立信用查询系统,全面考量申请人的还贷能力和信誉度,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存款和信贷业务。

(三)抵制市场风险。民间借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没有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民间借贷对商业银行存款和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挤占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一定的份额。商业银行要想有效抵制民间借贷引发的市场风险,就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结构,提升本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信贷市场的需求,创新发展银行信贷产品,适度调整资金的投放范围和力度,简化服务流程,让客户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办理相关业务,增强他们对银行信贷的兴趣和依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拓展自己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提升存贷款办理效率和质量,积极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引导民间借贷的良性发展。

总之,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在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间借贷将会发挥更多的功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与日俱增。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民间借贷的发展,认真分析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找出负面影响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发挥民间借贷的价值,实现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

银行风险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6

摘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得到较快发展,但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银行稽核在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约束,以达到稳健经营方面,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各地金融风险进一步显现情况下,银行内控管理已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性及稽核是商业银行风险内控重要手段的分析后,就搞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稽核提出了一些建议,得出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完善业务规程为主、稽核审计为辅、市场约束作为重要补充的加压体系的对策。

银行稽核在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约束,保证各项业务开展按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以达到稳健经营进而保证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以最小风险实现最大效益的目的方面,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稽核谈点看法和建议。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银行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同客户打交道有信用风险,在市场上运作有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即使不同客户和资金打交道,只做内务工作,还有操作风险,用人还有道德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只要有金融活动产生,金融风险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受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的影响,各地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完善,个别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也时有发生;对金融机构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违规经营和金融犯罪还时有发生,12月发生的齐鲁银行骗贷案涉案金额在10亿元以上就是一例。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既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也不可草木皆兵,谈险色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常规的工作纳入商业银行管理,经常掌握金融运行动态,洞悉各种金融风险发生的苗头,采取积极、稳妥的对策,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特别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各地金融风险进一步显现情况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待完善的课题。

首先,稽核是保证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稽核监督是保证各级行处和个人将金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个别行处明知故范乃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个别行员私欲膨胀,将黑手伸向银行也时有发生。稽核的职责就是通过组织审计、监督、检查、促使他们严格遵守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从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稽核是不断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需要。目前商业银行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后,一方面,银行出现了大量以物抵贷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个别行仍未杜绝不问贷款效果好坏开展资产业务的坏习惯。因此,商业银行加强稽核监督,可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三,稽核是维护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的需要。经济秩序即经济运动规则,保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我国过去经济建设中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搞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经济如果离开了国家宏观调控,让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经济的所有方面,就难以避免自发性,盲目性,甚至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金融等宏观调控,克服和抑制市场经济的不足及消极因素,防止出现不按规定乱贷款等行为,强化稽核审计在内的各种经济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第四,稽核是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克服消极现象是关系改革和经济建设成败的一项长期斗争。要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腐化堕落等问题,除了建立健全必要规章制度外,还应加大稽核监督的力度,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并使这项工作法制化,经常化。当前金融现象的最大特点是,权钱交易。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朱小华严重违法乱纪案件就是一例。这些问题一般能通过稽核审计反映出来。稽核部门应适应反斗争的需要,发挥精于审计的特长,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审计监督,重点检查管钱管物的部门,坚决揭露查处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防范和惩治,促进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第五,稽核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稽核是基于商业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通过稽核工作开展,针对经营管理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寻求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途径,可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科学性,为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服务。

第一,加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关系从根本上规定着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和内在约束机制。因此,要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就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股份制道路,从而构建产权明晰、产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通过资本的重组,使国有股份逐步退出,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本,实现资本多元化。

第二,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必须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所赋予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使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绝对的经营自主权,能够按照市场法规自主地配置资金,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和超经济强制的左右。

第三,商业银行自担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中,承受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资本金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的基本资金,资本金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银行自担风险的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充足协议》充实资本,改善资产结构,建立风险准备金等途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自担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商业银行做到名符其实的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第四,完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要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必须保证各部门、成员间的权利、责任的划分既科学合理,又相互制约,通过建立不同岗位之间的制衡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减少和防范风险。

第五,加强授权授信管理。目前,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级法人体制。因此,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总行要实行法人授权授信制度,以增强整体控制能力,防止系统失控。当前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授信审批制度。

第六,完善内部操作规程。制定内部操作规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商业银行首先要分析经营目标和策略,确定整个银行的风险控制政策,然后由上往下细分,确定各主要的风险控制政策,再拟定各业务的标准流程,流程上的风险控制点、各岗位的责任以及相关内部监控的步骤,最终共同形成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内部操作规程就是通过业务操作时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共同参与,时刻将业务置于双线核算、双重控制、交叉核对、相互制约的状态,达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一,建立垂直稽核监督体系。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现代银行业管理模式,实行垂直审计制度。目前可按两种模式建立稽核体系:一是在总行成立稽核监督部。对各支行稽核人员实行派驻制并定期轮换:二是由总行稽核监督部按地域划分成立若干个稽核监督组,每一组负责若干支行业务稽核工作。从组织上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性。

第二,充实稽核力量、规范稽核工作。要使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必须以保证稽核队伍的素质和数量为前提,否则稽核工作很难开展。工作中要监管职责明确化并实施奖优罚劣机制,以规范化的制度促进稽核工作的完善。

第三,加大稽核检查的力度。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现场与非现场稽核审计体系。业务内控制度要覆盖商业银行所有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对所有拟开发新业务也都要预先制定有关内容控制。必须明确业务职能部门的内控职责,把业务管理部门放到内控自律的中心地位。并且要花大力气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四,树立商业银行稽核审计的权威性。当前必须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主要应从建立严厉的处罚及责任追究制度入手,一经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紧密跟踪,对那些“故态复萌”者严惩不贷。对那些“守法经营”者论功行赏,做到赏罚分明。

金融信息的披露,是强化市场的约束,增强商业银行经营透明度,保护客户权益的重要手段。7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就对外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要求在国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按照办法向社会披露经营信息。这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阶段的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监管、促进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的重要举措。为此,商业银行应按信息披露办法规定的内容和时间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在主要营业场所、互联网上刊登年度报告,中国银监会还将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年度报告的主要信息。借助市场与公众的约束,实现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完善业务规程为主、稽核审计为辅、市场约束作为重要补充的加压体系。

本文来源:http://www.676u.com/gerenzongjie/5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