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网 > 地图 > 心得体会 >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6篇

时间: 2023-01-06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当我们观看完一部电影有所感悟后,我们不妨尝试写一篇心得体会。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文字记录下我们看过或读过的东西。写心得体会需要通过自己的思想写吗?为此,编辑花时间整理了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篇1】

昨天和今天一共聆听了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分别是华中师大雷万鹏教授的《公平 质量 体制 ——解读》、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湛卫清教授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武汉六中胡明道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研究》以及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区教师技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肖成全老师主讲的《合作研修与教师经验互助成长》四个专题报告。也许是自己刻意带着向专家学习怎样进行“校本研究”的目的去聆听的缘故,除了认真听取专家的报告内容,我还用一种别样的目光去揣摩这些专家在进行报告的同时从自身折射出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优点与闪光之处。

几位老师中,不少学员对雷万鹏教授、胡明道老师和肖成全老师的授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给予了很高评价,收获颇丰,同时也感觉报告时间太短,意犹未尽。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成长和校本教研的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这些教授和老师自身显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就已经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校本研究的新手来说,就是极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通过他们,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校本研究教师,无论是自己从事教学研究还是将来带领团队进行校本研究,必须要着手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从教研型教师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具备静心和沉着的基本素质。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华和做作,作为一个真正的教研型教师,不能只做些表面文章,哗众取宠,东拼西凑剪裁一些文字堆砌起来就成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聆听一份好的报告,看阅一份好的教研成果,首先要给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人实在,内容实在,意义也要很实在。所谓“字如其人”,这句话除了平时代表的文字书写能够看出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行外,从研究的角度看,从文字和语言中也可以研究者对待学问的态度和出发点。做好一份研究,应该要有“坐冷板凳”的恒心和决心,能够抛开周围的纷扰去做一份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整天忙于酒事和人事,然后临时拼凑文字,我想是做不成什么好的研究的。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集体的温暖和友谊。100名同仁,100位朋友,组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在微笑中交流互动,在歌声中友情得到升温,在论坛上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提醒、结伴而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一种乡情的感动让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忘记了自己是身在异乡。

短暂的相聚,别离近在咫尺。真心地感谢华师给我们全体学员的全心指导和周到服务,同时祝福所有的学友事业有成,以后的日子交流无限,友谊长存。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篇2】

小学以研修为根基,构建融理念、活动、文化、师生共同发展为一体的多元全人教育体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学校的主角,沿着“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长。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适度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执行力,努力做到“发现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通过课程助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享受幸福人生。

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1、自我研修。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每周学习一篇优秀教育教学文章、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的书籍,并写好读书笔记。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听课5节。

2、集中研修。集体校本研修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由学校集体组织,教研内容是围绕“分享共读,智慧交融”的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共读分享,听说评课,教学反思等卓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不断地研究、实践、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团队研修。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分学科组进行教研,分语文、数学、综合组。规定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进行一小时教研。教研组内分学科开展示范课、优秀课评比活动。集体教研,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研有记录。领导班子成员全部纳入各学科组中与教师一起教研。教研活动实实在在的开展为教师上好课做好准备,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师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老师们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没有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没有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教学研究没有很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师课务负担重,校本教研举步维艰

一线教师工作学习时间难以合理分配,还要应对各种评比、检查。社会各界以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优劣、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在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研的热情。

校本教研中希望上级部门给予支持:

希望上级部门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开辟交流平台让教师的知识不断充实,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满足教师一定的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能发展。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篇3】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许立华在开学的第三周莞城区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这次活动是由莞城中心小学的老师带来的,他们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

在一开始我对校本教研还不是很明白,但通过中心小学老师数学公开课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讲座,让我很清楚的真的什么是校本教研。同时我也觉的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好,有助于老师教学的快速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中陈老师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她谈的十分真切也很适用。在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我们应做到:

1、问之有“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2、问之有“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概括,创新的能力。

3、问之有“情”,教师提问时要有激情;创造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氛围。

4、问之有“度”,这里的度不仅仅是课堂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广度。

5、问之有“法”,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提问的形式要不断的变化。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的没堂课都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关注到课堂的有效提问,那课堂的效率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在活动的最后一位老师给大家做了读书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她做完自己的读书分享汇报仿佛自己也读过这本书或是很想去拜读这本书,可见她的汇报是很真切,动人。今天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参与中学习提升自己,以丰富自己的教学。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篇4】

摘要:12月10日,我校初中物理教研组在物理实验室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围绕着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展开。各位老师从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有效引导,才能有效地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起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之后,教研组长李爱民老师又针对各位老师的分析思路进行了点评和讨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如何突破这一难题。

活动主题: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起来?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找到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方法。

活动重点: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10日

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主持人:李爱民

参 与人:全体物理教师

活动记录:董兴云

活动整理:董兴云

一、教研活动的过程

1、讨论如何设计问题:

王化雨:先展示王莲托人的照片,在展示轮船载货的图片进行比较,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申晓明:让学生用手将空易拉罐回口朝上慢慢按入水中,问:手有什么感觉?水面高度有什么变化?这些说明了什么?

王广坤:申老师的方法很好,是不是在加一步,让空易拉罐装满水放入水中下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想到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了。

秦永勤:我以为让学生做橡皮泥小船也可以,比一比谁的小船承载的“货物”多,然后问:多的原因是什么?

二、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学生如果没按我们设计的思路进行思考,又该怎么办?

三、教研活动心得与总结

李爱民:学生既然较难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起来,我们就应充分安排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结合问题的引导,学生容易将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联系起来,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向排开液体的重力归结。我以为实验探究可分为两部分:先探究浮力的大小,后探究排开液体的重力,再将其综合起来。为了体现结论的正确性,可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起来,整体分析,最后得出普遍规律。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突破了学生难以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起来的难题。同时我们的教学水平也有了一个很大地提高!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篇5】

教研活动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简称,它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学研究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研活动虽然人人参与、校校严抓、层层强调,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的一线教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身为省青研中心成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积极对策,为教学研究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写真:

1、内容陈旧,含金量低。

现行教研活动沿袭这样一套基本模式: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表彰会。显而易见,“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趋于熟练。现有的学校教研组未能形成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2、应付上级,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组虽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组员情况的计划,但落实过程中经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活动任务一下达,自己组的活动就得顺延甚至取消,继而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不得不腾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优质课选拔参赛、论文案例评优等一系列个体性、临时性而非长效性的工作。许多教师一学期下来对自己参加的竞赛如数家珍,但问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却记不清了。久而久之,有价值的项目研究断断续续、不够系统,或者干脆被搁置了。

3、互相推诿,羞于担当。

有的教师存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误区,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科研简单论”、“唯文论”,认为写论文、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时也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研究任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当前教研活动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正不断增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寻求对策:

1、突破传统,创新活动模式

教研活动年年搞、月月搞、周周搞,如何才能做到常见常新呢?我认为,除了抓好常规教研活动(如观课评课、理论学习、专家培训、讨论交流等)之外,要在创新活动模式上下功夫,以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留给人们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和肤浅印象,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教学研究的群众基础,赋予教研活动新鲜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多地区和学校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如有些地区组织的“连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任何一种组织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学校之间、教研组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上也当然存在相对的差异。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整个地区各学校、各教研组之间良性竞争、优势互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创造一种积极协作性的组织文化,以自愿与协调相结合的形式成立研究共同体,有利于汇聚集体智慧攻克某一难题。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篇6】

1、重点改进或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教学价值。

2、主要研究学校和课堂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师课堂内外教学存在或发生的问题。

3、主要通过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教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形式就比较多样化了,例如:

1、教材编写,理论学习,教学型教研、专题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

2、集体教研、校本培训。

3、学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理论,能够给教师一些可借鉴的方法和手段。

4、以研讨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知识为主,专家讲座,组内听课等。

我们学校平时组织较多的是教学型教研,即对于教师课堂实际内容的研究和教学中具体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围绕某一课例,进行同课异构,听课完毕后再集中研讨,各抒己见,提出一些可以改进修饰的地方,然后再把修改后的课重新上一遍,再一起分析总结,得出一些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技巧。这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我觉得还是比较有实效性的,针对性强,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在分析研讨中提高说课和评课的能力,并且增强团队意识,特别对于新教师,效果更明显。学校每年都还会举行教学之星和教学能手的比赛,以比赛形式促教师成长,也是很有成效的。我们还制定了校本教材,是关于阅读的,我们认为加强阅读能够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值得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还是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的教研,可以研究的内容就能非常细化了,总的方向是可以进行根据学校实际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和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贴切学校及学生实际的整体规划,还有是课堂教学设计或备课的研究,课堂教与学的实践研究。所以我认为我校的校本研究还是很有实效性的,要继续开展下去,促进团队和个人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676u.com/xindetihui/27188.html